對農業轉基因生物產品安全問題,國人早就產生很大的爭論和分歧,特別是在非政府組織中存在支持和反對兩大陣營。最早的爭議源于,以多年前被稱為“學術打假”斗士的科普作家方舟子(近年已淡出)為代表的支持者,和以被譽論稱作“反轉”斗士的前央視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為反對者的論戰中,曾達到白熱化的程度(目前爭論已漸趨平靜)。雙方早就轉基因環保和生理現象進行激烈的公開辯論,甚至演變成相持不下的口水罵戰,最后到了對簿公堂的地步。為此,2013年底崔辭去央視主持人的崗位自費到美國去對轉基因作物食品進行調查取證,方則以損毀個人名譽為由把崔上訴到法院。最后也沒有判定出誰是誰非、或誰對誰錯,在如此紛爭中趨于平靜下來。最近網絡上對轉基因議題又熱議起來。對此,筆者從作物基因遺傳的專業角度也淺談轉基因問題。
現實的情況是,反對者說轉基因作物食品不安全又拿不出有力的科學依據來,有的上升到危害人體身心健康和民族未來生存的高度,把轉基因說成反科學的陰謀論,被支持者攻擊為很左,或是杞人憂天;支持者說轉基因作物食品是安全的也說得很完美,說成它是代表生物科學技術的重大進步成果,是未來農業生產技術發展的方向,甚至有人提到關系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問題。也被反對者駁斥其所說的對人畜安全,是自圓其說、不科學的短視行為,是危害人體健康的禍根,甚至是亡國滅種。目前,國家又沒有一個最高科研機構作出對轉基因進行科學權威的評定,給雙方留下了很大的爭論空間?,F摘錄2013年12月20日媒體報道:“昨天,國家質檢總局發布消息稱,截至12月19日,我國多個口岸檢驗檢疫機構相繼從12批54.5萬噸美國輸華玉米中,檢出含有未經我國農業部批準的MIR162轉基因成分。”這是到目前為止最高國家機關發布的拒絕轉基因糧食的官方報道。
之前方舟子也曾在媒體上撰文公開說:“轉基因作物其實很環保 反對人士做法很文革”。對這個言論大眾很難作出明確的反駁,只能以實踐來回答。而轉基因培育生產的歷史實在是太短了,還不能作為證據足以說明。而方的文章剛說表面的東西,借“數量”的概念來表述轉基因對環保的作用,沒有提到它對人體生理健康的影響(質變),這才是人眾最關注的問題所在。
記得有位哲人說過,一個階級要推翻另一個階級,首先要造成輿論。用這句來比喻雙方爭論未嘗不可。同理,一般人們要提出某個觀點,總是有他的理論依據來附合。方標明說自己是學生物理的專業,又把轉基因與雜交原理相提并論。這明明是個模糊的概念,或者說偷換概念。大凡學過作物育種的人對基因遺傳理論是有所認識的。雜交育種是采用“三系(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相配,經過人工授粉在同一種植物(水稻)體內進行細胞分子雜交(基因組合)的一種生理過程,即使是這么一種順應植物體內生長生理變化生殖(也可稱育種)的過程,其雜交后代還是產生明顯的分化,生產上只能利用雜交第一代優勢,第二代就開始出現衰退分化,植株呈現矮化、叢生、細稈、黃苗、不結粒等癥狀,所以雜交水稻、玉米等作物需要年年制種。也就是說雜交水稻(或玉米)是同一物種內的生殖細胞(基因)經植株體內生理選擇而產生優勢的過程,僅限于種內或近緣種間的生殖基因的重組或授受,植株體內生理能接受的就接受,接受不了的就自然排斥,人類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和優勢的結果。
而轉基因是用人工選擇分離和修飾過的植株體內細胞產生的優質外源細胞(基因)導入另一種生物體內的基因組中進行雜交,從而達到改造生物遺傳目的。也就是說轉基因是人工把一種植物體內任何一種優質細胞(基因,不特指生殖細胞)強行插入另一株植物體內雜交的過程,使生物體的遺傳性狀發生改變,是一種跨物種的基因合并、發掘,它改變或者說破壞了植物傳統繁殖過程中所遵循的自然排斥與溶合、制約與平衡的機理,極易發生細胞突變性狀,存在著巨大的生物繁衍混亂風險。因此,人們有理由擔憂轉基因生物在自然界中演變釋放而造成不可想象的風險后果。因為所轉的基因畢竟是一個強勢的外來物種,它的遺傳應用可能會污染自然界基因庫和破壞原有的生態平衡,容易引起生物遺傳鏈的脫節或突變,從而產生難以預測的生物災難性結果。再則,轉基因是美國科學家首先發明的并利用于生產上,從一試驗開始就設計了轉基因作物都被設定為對其配套生產的除草劑有耐藥功能,這不但將由轉基因生產者控制整個農藥生產主動權,而且將導致農藥包括除草劑的泛濫。比如,將有抗蟲、抗旱、控制產量、控制生長期等功能的優勢基因移植到要改變的作物的DNA雙螺旋條上。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從一個植株上剪接具有抗逆性(包括抗病蟲抗旱耐澇等)優勢的基因插入或粘貼到另外一個要改良的植株上。因為這是有目的、可定向、精準地改變生物性狀,從而能縮短育種時間和提高產量。這種人工移植基因與經過人工授粉讓植株體內進行的雜交和自交(如雜交水稻、玉米等)是有很大的本質上區別。目前科學家也不完全懂得轉基因對人體的影響達到什么程度,但從轉基因作物的生理生長來看,是值得人們要有足夠的謹慎態度,這就要求人們既要有科學的理性又要有生態的理性去對待它。
現以抗蟲害的轉基因水稻為例,說說其抗蟲害原理。轉基因水稻抗蟲是利用Bt蛋白的專屬殺性原理,可抗殺三化螟、二點螟、卷葉螟等鱗翅目害蟲。它的理論依據是鱗翅目害蟲體內存在堿性蛋白酶,腸壁表皮細胞上存在的Bt蛋白結合受體,這些害蟲一旦吃轉基因水稻就自然死亡,有的自然喪失生育能力,有的變種或畸形,直至達到不敢為害的效果。而人類的胃腸道是酸性環境,不存在相應的堿性蛋白酶,胃腸道表皮也不存在Bt蛋白的結合受體,因而Bt蛋白不會對人類造成危害。
如果這個論點成立,那就推翻了長期以來科學家們慣用的“小白鼠”試驗的論證結果了。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所開發的新食品的營養成分或毒性絕大多數是以喂養小白鼠來試驗分析定性的。蟲的腸道消化系統與人的不同,小白鼠的腸道消化系統與蟲和人的消化系統也不同。由此推理,小白鼠試驗就被推翻了,這能夠得到認同嗎?
那么,問題又來了:就算人體胃腸內不存在堿性蛋白酶這種物質,但大多數食物的成分構成是不同的,有的是堿有的是酸;有的有蛋白酶,有的有氨基酸。當人吃用含有堿性蛋白酶的食物(因為許多食物的成分及含量人們還不太不掌握的,也不必要掌握),使胃腸道內存在Bt蛋白的結合受體,再食用轉基因食物,那會是怎么樣的后果?蟲是低等動物,有的僅憑嗅覺就避開或不敢吃轉基因作物,一旦誤吃就出現上述癥狀。即使問題說得通,但是,另外的問題也很突出,就是它的抗蟲針對性很強,它能有效防鱗翅目的螟蟲類,卻不能防粘蟲、稻飛虱、稻癭蚊、稻蝽蟓等其它害蟲,而在水稻生長期間除螟蟲外還有很多種類害蟲的發生,甚至比螟蟲為害更加嚴重,照樣還得加噴其它農藥防治。
蟲吃是那樣子,那人吃了會怎樣呢?這當然要引起人們有足夠的認識和高度的警覺了。當然,可以假設人吃了轉基因玉米,人怎么可能變成玉米呢?但轉基因不僅關系到人吃的問題,還關系到一個民族未來的問題。
轉基因即人工控制下的不同種類生物優勢基因的重組,這是個全新的農產品,過去不曾生產過,其安全問題必然受到人們的重視。按目前人類所掌握的科學技術水平還不完全掌握轉基因食物對人體的影響程度,因而只能留給歷史作出評定了。但是,現實生活中,不同種類間的馬與驢配種產生駱,駱的生物體征優勢明顯,不論是體質還是力量都比馬和驢強壯得多,但卻喪失了生育繁殖力(絕種)。就是通過植物體內生理選擇了的雜交稻也是由“雄性不育(敗育)”植株與保持系和恢復系交配而產生的,第一代表現優勢,從第二代起就明顯產生分化衰減,因而不能留種使用,必須年年要制種子。還有一個無法解釋的現實現象是,在發明轉基因食物之前,老鼠是動物界繁殖率最強的物種,沒有之一,不論人類怎么的施放劇毒藥物毒殺,老鼠越殺越多。而自種植轉基因幾十年后的今天,人們很少施藥,老鼠繁殖率卻明顯降低了,田野農家作物糧食受老鼠為害明顯減少,現在農村收曬谷物后裝袋堆放墻角,養家貓也少了,卻很少受到老鼠為害。
再次,種植轉基因作物,必須要使用它的配套(專用)肥料、催芽劑(種衣)農藥(除草劑等)等才有效,依賴性很強,一旦普及推廣,發明者就控制整個生產鏈的權力,最后達到經濟侵略目的。
以黃豆為例,有一點是非常明確,那就是中國本土生產的非轉基因大豆檢測出含有豐富的E黃酮自然維生素,比轉基因大豆的含量高出數倍,它不但是人體高價值的營養元素,而且具有藥用價值。中國出口一斤自產的非轉基因的土大豆可買回三四斤的美國轉基因大豆。據報道,美日出口轉基因大豆給中國,再高價購買中國的非轉基因大豆食用或加工藥品,甚至是低價購買中國的豆粕加工生產E黃酮,再提取具有抗心血管疾病的黃苷、木苷等原料。從這些事例中人們會悟出道理來。
從本地的實際看,人們也開始覺察到土特產品的不同凡響品質了。比如,平果縣的土珍珠黃豆與陸川(縣)豬歷來是廣西著名的土特產品,比荔蒲芋還要有名,荔蒲芋只是央視播了《宰相劉羅鍋》后才揚名。而平果土黃豆早在清朝就揚名了,而只有在平果縣境內種植才含有其它地方無法比擬的營養元素,由于其產量低,被總是追求最大利益的現代人逐漸淘汰,平果本地農村也開始引進北方大顆粒黃豆種植了,人們食用這些大粒黃豆哪找出土黃豆的味道來?如今平果土黃豆即將成為高品質產品或藥用產品了,人們已意識到它的重要價值,很多人都在尋求本地的土黃豆,這必將催發其再發展前景。
阿根廷是世界上第二個大規模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國家,但不具備轉基因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種子和技術都來自美國種頭巨業孟山都,開始是由孟山都免費派送種子和配套的殺蟲劑,推廣成功后就開始收取高額的專利費。經過多年的推廣種植后,如今阿根廷的環保、人畜使用后的生理健康等都出現極大的負面影響,在有關轉基因的出版物和報道中都發出了悲情的怨恨情緒:與種子配套的殺蟲劑如何破壞環境、殺死其它植物、引起動物器官畸形,使人出現惡心、腹瀉、嘔吐和皮膚損傷等癥狀。媒體還打出了“阿根廷是全球第一個轉基因實驗品”,“阿根廷在哭泣,孟山都不相信眼淚”等醒目的標題告誡廣大消費者。
方的文章又說,草甘膦農藥不被植物吸收,所以沒有毒。這更加荒謬。我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推廣使用的農藥“六六粉、殺蟲脒、殺蟲雙”等劇毒農藥,動植物也是沒有吸收性,但觸殺性極強,施用后可殘留在田地里六七年藥效不衰。這有點像熱水瓶不吸收雜物一樣,但用久了瓶底自然有一層污垢的道理是相同的。人吃了轉基因食物不會馬上發生癥狀,它是慢慢顯現出來,長期食用毒素就會累積起來的,短的幾年幾十年,長的可能下一代才受那有害的東西毒害。而要消除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的擔憂,恐怕在我們這一代人難以做到。
我沒有出過國,當然就沒有到過美國。但是,從資本經濟哲學論中可以判定:美國是一個資本主義社會,排他性和利己性是其主要特征,對自己不利、不明的東西他不會推廣使用。據報道資料,美國推廣了轉基因作物,而且有嚴格的推廣使用制度,凡是含有轉基因原料的食品必須要標明其含量。說白去,轉基因是對美國底層窮人推廣使用和對外國轉移進行的經濟侵略的一種行徑,或者說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曾見外國媒體公開承認在美國中層以上的家庭成員是絕對不食用轉基因食品的,美國窮人因經濟原因和種族歧視才無奈吃用轉基因食物,如果美國都沒有人吃,那他要在全世界推廣當然沒有理由,所以他就開發低廉的轉基因食物在國內某個特定的區域試驗推廣。美國號稱最民主的國家,但并不是人人都富裕、處處都平等,由于轉基因食物成本低、價格低廉,所以底層的窮人就食用,這好過人為的種族淘汰,而且還可以此向世界宣傳推廣。
以色列是全世界占領科學技術高峰的國家之一,國際社會公認猶太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最高,不是之一。聽我的老師說,他去以色列考察發現,這個國家禁止畸形的瓜果、薯塊和根莖(統稱為歪瓜裂棗)上市銷售。歪瓜裂棗的形成除了受病蟲害和農藥藥害影響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受自然環境因素變化而誘發植株個體內的某些基因突變而產生的。而轉基因是從一個個體取出某個基因片段強行移植或嫁接到另一個植株上,影響或打亂了植株原有的生理過程,比基因自然變異所產生的生理活動變化后果不知要強多少倍。也就是說,歪瓜裂棗變異的基因產品都禁忌,何況是轉基因呢?
人們還清楚地記得,2012年9月《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發表了“黃金大米”人體試驗的論文。這起源于2008年6月,一支由美國塔夫斯大學組成的科研機構在湖南省衡陽縣一所小學進行轉基因“黃金大米”的相關實驗,25名學生和家長在未被告知黃金大米系轉基因產品的情況下,食用了黃金大米。論文發表后的2012年9月初一經網絡曝出,輿論一片嘩然。也引起了學生家長的擔憂和反對。國際上一些綠色和平組織認為這些兒童被當成了“實驗的小白鼠”。后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部門聯合調查通報稱:此項轉基因試驗違反了相關規定、科研倫理和科研誠信,相關責任人已被撤職。再追溯到2010年12月9日,媒體上曾曝光中國農業部的官員規定本系統的幼兒園“魚肉類食品統一由為農業部機關食堂供貨的優質水產品公司供貨,食用油采用非轉基因油”。因為他們深諳轉基因作物的內在機理,所以,才作出如此自相矛盾(一邊批準試驗研究和引進推廣,一邊限定自身禁忌使用)的決定,從而引起廣大消費者的一片嘩然和更大的質疑,甚至有一大部分民眾喊出:要求農業部的機關幼兒園食用轉基因食品,給全國人民做個帶頭示范。因為轉基因的引進和推廣與農業部有直接的關系,也就是說,農業部對轉基因作物性狀評定和引進是最高權威的部門。
但我們平民百姓就沒有辦法了,現在很多的加工食品都含轉基因原料,或含有其他激素,我們平時吃的雞、豬、鴨、魚等其喂養的飼料都含有抗生素,糧食作物大多也是用化肥催促生長出來的。因為人類為了達到追求高物質的生活,過度地開采地球資源,當資源出現緊缺的情況下只能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開采新的人造資源來滿足人們的欲望。因而不得不這樣做了:黃豆、油菜籽、玉米、水稻開始大量進口,或引進種植和試驗推廣轉基因品種,現在的食用油大多都是用轉基因花生、玉米、黃豆等產品加工生產,種果的用催長素、養殖的用激素、牛奶的添加三聚氰胺、加工食品放蘇丹紅、種田的濫施濫放化肥和劇毒農藥……轉基因和含有激素的偽劣食品無處不在,經化學加工的產品泛濫成災,食品污染正在稍稍地危害著人們的身心健康。
農作物種植生長強調培育管理技術,采取適當的培育技術是必要的,過度培育則會擾亂生物體內細胞分裂生長,甚至打亂產品質量安全。現在人們可通過大棚、地窯、冰室等人工干預制造生產反季節農作物產品,這也有違于自古以來生物與自然界和諧統一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萬物有靈,當外界因素發生變化時,生物體內也相應地發生變化,只有順應自然,生物才能正常生長發育,人工改變生長環境條件,也就是外力強加改變了生物體內細胞分子的生長活動規律。
目前人類不需要無質量增長的食物。四季更替,和諧共生,順應自然,因時而食,是從古至今中國人與大自然相處的生活飲食傳統文化觀念。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古人積累豐富的經驗,“不時,不食”是精髓所在。譬如,農村人有吃青蛙的舊習性,但民間流傳,冬眠的青蛙有一種抑制性的毒性,這期間是不會讓少年兒童吃用的,也稱不宜吃或忌吃。只有進入驚蟄氣溫轉暖,或有春雷乍動,把蟄伏在地下的青蛙驚醒睜開眼釋毒后,少年兒童才可吃用。科學技術的進步,可以改變任何物體的物理和化學狀態,但農業生產的對象是生物活體,生命秩序是不可超越的,更不可能逆轉。由于人類的過度培育和精加工,以及大量使用植物調節劑和化學激素,人為地讓外部環境因素強行擾亂了植物內部基因原有的生物生長機理,這雖然有利于提高產量和增加供給量,但也使農作物自然基因序列及密碼遺傳性狀隨之發生改變,甚至突變,導致許多農作物產品失去了原有的生態特征。從而出現了苦瓜不苦,辣椒不辣,酸梅不酸,黃豆大過葡萄,蘿卜大過冬瓜,西瓜甜過糖等超強“質感”而失去了原汁原味的質變。這雖然能滿足人類一時的趨利目的和舌尖上及味蕾的感受,但品質養分已發生了質變,也打亂了生物原有的遺傳基因性狀,極易造成生物圈鏈條上某一鏈接的斷裂,那造成的后果將是不可設想的。
可是,當人們覺醒后,想改回種植高質量穩產的傳統農作物時,卻已然找不到種子了。筆者曾收集材料起草了《注重保護高產優質的農作物常規品種的種源和利用》一文,但因個人條件及資歷和地位等原因,難以收集到目前國內傳統常規品種農作物分布和留存區域而半途作罷。而在自己所能涉及的范圍內,目前很少發現水稻、玉米、黃豆等幾大糧食作物常規品種的種植了。
相反,目前大面積推廣種植的幾大糧食品種中全是由種業寡頭壟斷了,國家必須要掌握在這些種業寡頭中,中資占多少,外資占多少。一旦外資占比起調控作用,那無異于授人以柄。
特別是市場經濟的逐利行為,以及食品市場監管法律制度不全和打擊力度不狠,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化學激素常被利欲熏心的生產者加到動植物的生長過程中,假冒偽劣食品防不勝防,現在市場上很難找到原生態的食物了,你不想吃轉基因食物或化學加工食品,除非你是超凡脫俗、遠離塵世,變成不吃人間煙火的神仙,或者到山區去自己種養自己吃用。科普宣傳只能改變人們的認識或提高普及率,而行動上的選擇權應是在消費者的手中。因而在產品銷售中應強化轉基因的標識,而且嚴禁炒作非轉基因的夸大誤導宣傳行為,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在中國,特權階層有特供食品、有特供水,我等普通百姓誰都繞不過,躲不開食品污染這道檻。就連排上世界富豪榜的馬云也感嘆:“北京出現霧霾我特別高興,因為特權階層沒有特供空氣”。
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科技進步可以給人類社會和自然界帶來正能量和正效應,創造高效優質的物質財富,使人們享受到幸福美好的生活;同時,也可能給人類社會和自然界帶來負能量和負效應,甚至是毀滅性的災難??萍际巧願W的領域,其自身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科技后果的不確定性以及科技成果的濫用,都是以損耗自然資源危及生態環境、以及影響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直接威脅到人類身心健康和生存為代價??萍汲晒牟划斶\用與處理對人類社會和生態環境將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害,如核污染、核泄漏、核戰暴發,瘦肉精、三聚氰胺等化學品的濫用,直接構成威脅人類生活質量和生存安全的明顯要素。這種行為已大大超出了“自作自受”的范圍。如若動植物生長長期依靠化學激素、催化劑來提高效益或無序使用,人類將走向“人類自己毀滅人類”的危險境地。
當代人生育力明顯降低,這與人們食用的農產品不無瓜葛。譬如,計劃生育政策放開后,中國人口出生率不升反降,這是明擺在國人面前的一大現實性難題??梢哉f,在中國“傳宗接代”是每一個普通家庭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也就是說沒有結婚了不想生育的,但現實卻是想生卻生不出來。
著名的雜交水稻育種之父袁隆平生前對轉基因食品安全也有自己的看法。當初,有的人說轉基因與雜交原理基本相同,這就涉及到雜交與轉基因概念的混淆問題,所以他不好辯論(因為越說越混亂),這時他只能說了這么一句話:轉基因食物我們吃了沒有問題還不算,我們的下一代人吃了同樣不出問題才能證明它是放心食品;2012年3月12日他在全國兩會上也說:人民不是小白鼠,不能用人民的生命做轉基因實驗。但進入2014年初他轉彎一百八十度說:轉基因是今后的發展方向。此語一出,遭到堅決反對轉基因農業的顧準之女顧秀林教授的反駁:反道的,都沒有好下場。顧還說袁已發覺雜交水稻的增產主要是靠多施化肥和農藥而取得,并已達到極限,往后再難提高了,明確指出中國推廣種植最多、取得經濟效益最高的是雜交水稻新組合“汕優63”品種,是謝華安于1981培育成功并推廣、1988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因而袁不得已轉向轉基因來延續他的種業,還可證實的是,早在多年前袁就讓他的小兒子袁定陽從事轉基因研究了。
目前,美國占領著轉基因技術研究的世界先進水平,并首先在醫學領域推廣應用,其次是農業。但對于轉基因技術的研究我們不能落后,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我們要占領轉基因技術制高點,這對轉基因問題的研究指明了方向。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強調兩點:一是確保安全,二是要自主創新。也就是說,在研究上要大膽,在推廣上要慎重。轉基因農作物產業化、商業化推廣,要嚴格按照國家制定的技術規程規范進行,穩打穩扎,確保不出閃失,涉及安全的因素都要考慮到。要大膽創新研究,占領轉基因技術制高點,不能把轉基因農產品市場都讓外國大公司占領了。”正如原子彈屬毀滅性武器一樣,嚇人的意義遠超于使用意義,因此,當時盡管處于怎樣的困難環境,毛主席都下決心要我們國家掌握核武器原理并研制出來,才能抵抗超級大國的核訛化。
再以最近幾十年來中國引進的速生桉樹和福壽螺兩個外來物種來舉例說明。這是二十多年前中國從澳大利亞和日本引進的兩個外來物種。這兩個問題與轉基因看似沒有多大的關聯,但對引進推廣應用新物種(如轉基因)有現實借鑒意義。
速生桉原產于澳大利亞并研發培育的樹種,但在美國、日本等國被禁止種植。在上世紀90年代準備引進的時候,技術界也是出現支持與反對兩大陣營的聲音。支持者說速生桉適應性廣,生長力強,管理容易,是造紙的優質原料,經濟效益好,主張大力引進種植;反對者說這種桉樹吸水吸肥力旺盛,葉片蒸騰量很大,根系又分泌一種黑色素,對環保特別是農業生態危害大,應該控制種植面積,即使引進也要小面積試驗證實其經濟環境效益再推廣。最后支持者占上風,加上那時中國正好實行退耕還林政策,全國各地便出現大量引進推廣種植速生桉的熱潮。經過實踐證明,人們發現速生桉確是一種掠奪性樹種,的速生會吸收土壤中大量的水分和養分,抑制別的植物的生長,被稱為“抽水機、抽肥機、綠色沙漠”的惡號。種植速生桉的地力下降明顯,土層干旱,看上去山林里除了樹木頂層長一層綠葉外,根部土層干旱發白,土層結板,寸草不生,甚至連飛鳥都不著林。有識之士甚至說速生桉的危害不亞于毒品,把反對種植速生桉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有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我的家鄉上世紀70年代初在榜圩公社紫塘大隊西部的泥嶺山谷六林(地名)修建一座小型水庫,有效灌溉面積四五千畝的耕地。以前山頭都是以自然生長的雜木林和人工種植部分松樹、杉木為主,那是真正的青山綠水景象,樹根下土層疏松潮濕,幾十年來水庫水位都在有效蓄水量以上,自從90年代初水庫周邊的山頭大面積改種速生桉樹后,水量逐年下降,近幾年來水量不到原有效灌溉面積的1/2,而且水質變黑,還散發一種難聞的氣味。速生桉確實不虛此名,生長速度快,甚至是瘋狂生長,漫山遍野都是,山是綠了,卻只見青山不見綠水,往昔那流水淙淙、清風習習的山林生態環境難覓蹤影了。人們已發覺到,速生桉生長的同時對種植地周邊原有的樹種產生極強的抑制作用,最明顯的是速生桉根部呈輻射狀擴展數米范圍內寸草不生,這是導致生態惡化的根源。
90年代初,商家打著高蛋白質優質食用螺、發家致富新產業為旗號從日本引進福壽螺,起初沒有多大的爭議,商家不惜代價在媒體鋪天蓋地大做廣告攻勢,在利益的驅使下媒體也紛紛配合宣傳推銷,使得福壽螺的推廣順勢而為,不幾年時間國內各地飼養福壽螺致富的勢頭燎原了。這種螺繁殖率高,生命力強,引進的頭幾年,人工飼養生產出很多的螺肉,媒體也配合大力宣傳推廣銷售,開始也有一些敢吃螃蟹的人試食用,但因為其肉質根本就沒有像宣傳的那樣“優良”,肉質綿軟膩味,食用了還聞到一股難聞的刺激味道,比本地野生的田螺口感差十萬八千里,因而不但不食用,一提到福壽螺會使人產生心理反應倒口水,甚至是令人作嘔不堪。更可怕的是它體內攜帶有病菌,食用后易感染“管圓線蟲病”,因而人們如避瘟疫一樣躲開,也只能用來做家禽飼料。由于沒有了飼養價值,結果放生野外任由其繁殖,因它繁殖太快,才一二年時間,福壽螺泛濫成災,田間地頭到處生長有福壽螺,每到水稻生長季節,大片大片地咀嚼水稻植株,攔腰像剪刀剪一樣,比??诔赃€要平斬,成為水稻生產的一大災害源,威脅著糧食生產安全。農民大量捕螺喂養家禽,也無法防止其對水稻的危害,噴施農藥也起不到防止效果,因為它有一層硬殼保護著。農民在人工大量捕螺碾滅的時同,也尋找各種有效藥物防治措施,在生產實踐中農民探討發現福壽螺對石灰(碳酸鈣)敏感,盡管土壤呈堿性的地域農戶也只能施放大量的石灰防治,經過五六年防控才把福壽螺的漫延危害控制下來,個別地方因防治不到位目前還有零星為害。
這兩個例子與轉基因看似不關聯,但它的推廣使用、長遠效益及對生態的影響意義卻是同一個道理。它們是違反了“先試驗后推廣”的科學原理,而且造成的經濟災害損失是難以挽回的。打著提高經濟效益的旗號引進上述兩個外來物種,可以說卻變成了外侵物種。速生桉如果是在飲用水源頭種植的,飲用這種水源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也是難以估量的;福壽螺則是水稻的一大害蟲。速生桉也好,福壽螺也罷,事實都已如此明辨,走到這份兒上了,還沒有驚醒那些仍然做著“引進外來物種發財夢”的人?,F在仍有一些專家不死心,還在不遺余力地推廣速生桉種植宣傳動員和福壽螺的開發利用,有些人只顧眼前利益還在種植速生桉,這無異于飲鴆止渴。也應了那句老話“哀莫大于心死”。
羅嗦了那么多,回到轉基因上,讀者可能會問,不見作者表白自己的觀點。說到底,消費者并不是怕轉基因本身,而是怕食后留下后遺癥、變性或危害生態的轉基因。可以這樣回答,對于轉基因我不選邊站,不支持也不反對,這也不是中間派,還是遵循自然規律,也就是等待時間的觀察讓科學作出判定。因為目前科學上還沒有準確掌握轉基因的機理,現在世界上靠人類所掌握的科學技術還不至于造成食物災荒或大面積短缺的情況下,也就是說靠目前的農業技術水平生產仍能保障食物供給,所以,對轉基因涉及到人的生命健康問題的食品還是慎之又慎為妙。
當人類自以為掌握運用科研新技術就可以肆無忌憚地控制和征服自然界的時候,自然界卻以它固有的自然規律默默地抵抗甚至加倍報復人類,使原本“共生共榮”的人類與自然和諧關系,即將演變成“共同赴難”的悲壯危機局面。自然界大多都是不可再生資源,當地球上的資源枯竭,人類依靠科技開發的產品又現出災難后,為掠奪資源,就會引發世界大戰爭,核災難就有可能降臨,自稱為主宰自然界的人類也將同歸于盡。然而,自然界卻自有極大的內生動力,也就是在大自然的作用下,地球上又開始慢慢出現新的物種。這便是一成不變的自然規律。
附:(1)2014年5月27日,農業部下發通知,全面部署進一步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工作。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工作事關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態安全。農業部高度重視,不斷健全制度,強化監管。目前,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規范有序,總體可控,但在一些地方偶有發生違規擴散現象,引起社會關注。
通知要求各地農業部門強化全產業鏈監管,對研究試驗、品種管理、種子生產經營、加工、標識等環節摸底排查,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判斷準。明確了各環節的監管重點、監管措施和工作要求。同時,強調進一步強化應急管理;規范科研單位開展轉基因技術研究的資質條件,提高準入門檻。
通知明確了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是本行政區域內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工作的責任主體,要按照法規要求切實履行監管職能。研發單位和研發人是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要健全管理制度,落實控制措施,杜絕非法擴散。
農業部要求各地建立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加強風險監測;嚴厲打擊違規行為,發現一起,處理一起。轉自《人民日報》《人民網》。(馮華)
?。?)光明日報北京2014年12月5日電(記者陳晨):“我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是規范有序、總體可控的,不存在所謂的轉基因作物‘濫種’現象。”5日,在國新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畢美家談及轉基因問題時強調,“到目前為止,中國批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木瓜,沒有批準任何轉基因主糧的商業化生產。”
畢美家表示,農業部將依法依規加強對農業轉基因生物的安全監管,對違法違規開展農業轉基因試驗、生產的現象實行零容忍,確保我國的農業轉基因研發工作依法有序開展。
(后注):經多年調查,《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撤稿早先刊登的“黃金大米”論文,該論文被認為有“道德錯誤”。2015年7月29日在網上發布撤稿公告。
【文/陸章流,本文為作者向紅歌會網原創投稿。】
【作者簡介】陸章流,筆名章彰,男,壯族,籍貫平果榜圩,1960年出生,大學文化,百色市作協會員,農藝師。自由撰稿人。寫過新聞通訊、調研報告、講話稿、敘事散文、隨筆、雜談和農業科普及專業論文等類型文稿,散見于一些省市報刊和公眾號,多年獲得各級報刊(社)獎勵。在省部級科技期刊發表專業論文30多篇。代表作有《探析導致土壤污染直至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成因》等。著有散文作品《山村記憶》《常有歲月可回頭》、新聞報道集《業余,我堅持報道平果數十年》、專業論著《實用甘蔗生產技術指導》(合著)《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初探》(公開發表的專業論文原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