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事實越來越清楚了,農夫山泉這次突然遭圍攻,不是網上大V搞起來的,就是網民們自發擴散開來的。宗慶后身后獲得全網全社會的尊敬,這種尊敬閃出一個豁口,一些網民需要找一個形象有“瑕疵”的同級別老板,對他痛扁,發泄情緒,于是鐘睒睒和農夫山泉被選中了。
鐘家形象有個網上不喜歡的“瑕疵”,那就是鐘睒睒的兒子鐘墅子入了美國籍。中國社會上,富人和中產階層家庭成員有人加入美國籍或者西方國家國籍的情況太多了,而且絕大多數對外移民都是合法的,鐘墅子加入美國籍應該也是他個人的合法選擇。但是最近幾年,對外移民,尤其是向美國移民,很容易成為網上批判的靶子。對一般人來說,網上的火燒不過來,但是農夫山泉是大眾消費品牌,創始人兒子的美國籍就成了潛在爆發點,它可能長期沉睡,也可能突然炸出連環憤怒。
如今的輿論場去中心化的確十分明顯,每個人都有個話筒,音量再小,集合起來就是巨大的電閃雷鳴。無論什么精英,多有力量的機構,一旦惹上眾怒,就是很難扭轉的輿情。宗慶后去世是引爆針對農夫山泉憤怒的導火索,“網暴”幾乎從天而降,批評或勸解“網暴”的聲音雖然也出來了一些,但是很難形成輿情的突破。不能不說,這個情況有著互聯網時代的特殊邏輯,它雖然非理性,但卻是現實的。
農夫山泉風波似乎展現了這樣的“網情”:頂級企業家,尤其是做大眾消費品牌的企業家,互聯網輿論對他們有很高的“修身齊家”要求。這方面在互聯網看來“不達標”的企業家,愿意不愿意,都不知不覺坐到了輿論的火山口上。
我必須說,這樣的風險在最近幾年變得強烈了,這是個新情況,中美關系嚴重緊張,增加了輿論在對外方向的敏感和沖動。如果我們的網民能夠對民營企業家們更包容些,多看他們對中國經濟做了什么貢獻,少揪批他們的私事,尤其是那些合法的私事,那樣一定是會給我們的營商環境加分的。但是,這場對農夫山泉的“網暴”連個領頭的KOL都找不出來,它就是網民們自發聯手干的,這種情況的紓解也是最難的。在這里,情感和情緒是第一位的,幾乎就是一切。大家就是愿意消費網上傳來傳去的激烈帖子,通過讓他們不喜歡的人和機構出丑來撒氣。很難指責那些普通網民,也很難要求他們對互聯網輿論負什么責任,互聯網技術賦予了他們率意表達的權利。
然而改變還是應當發生,至于如何改變,這是篇大文章。我們已經看到有關部門為消除網上戾氣所做的不懈努力,但這絕非管理機關能夠包攬的事情。要讓更多理性在互聯網上發育成長,需要包括一大批網上大V在內的各種力量共同努力,反對激進,反對上綱上線。它們需要是潛移默化的,也需要在有些時候是旗幟鮮明的。我知道這很不容易,也會充滿爭議,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把理性在互聯網上往前推進一步,將會變成中國營商環境的重要進展,最終受益的將是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