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資訊中心 > 時事財經

胡錫進:因為鐘睒睒的兒子加入美國籍就抨擊鐘家,是非理性的

2024-03-13 07:39:02  來源: 鳳凰網   作者:胡錫進
點擊:    評論: (查看) 字體: / /

  作為一種人生選擇,老胡是很不建議一些人往美國或其他發達國家移民的。盡管他們相對有錢了,但是他們這輩子很難融進當地社會,即使周圍客客氣氣的,他們也是“二等公民”。老胡覺得,我們生為中國人,黑頭發黃皮膚,就要接受上蒼安排的投胎,為傳承中華文明而驕傲,一起把今天的中國不斷建設得更加強盛。去美國寄人籬下,在我看來大多不會成為人生的上策。

  但是還是有一些人想方設法向北美移民,原因是各種各樣的。一些人想徹底改變孩子的人生和歸屬;一些生意人沒能移民美國,但換成了新加坡等國的護照,為的是去世界各地方便免簽,同時得到外國領事的保護;還有一些人去外國留學,習慣了外部的環境,想在當地生活,入籍能帶來諸多便利。這當中最尷尬的是國內的一些年輕中產夫妻,專門去美國生孩子,孩子成了美國籍,但又得與大人一起在國內生活,而沒有國內身份,處處麻煩。

  無論如何,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在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入籍,未來相當一段時間里對許多國人仍會有吸引力。美國有大量問題,種族歧視、槍械泛濫,但它作為全球最發達也最強大的國家,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一些人有著很強吸引力,各國的青年才俊中都有一部分人熱衷往美國移民,這是現實。

  中國改革開放后,對外移民形成了合法途徑。中產階層往美國移民,大多就真的走了,即使在國外艱辛,打掉的牙往肚里咽。倒是一些真正有錢的人拿到了外國護照,但大部分時間仍在國內,或者在中外之間不停穿梭,因為他們的事業大部分都在中國。所以中國形成了這樣的局面:有很多真老外來中國投資,還有一些拿了外國籍但繼續“在中國混”的“假老外”,民間一些人稱他們“二鬼子”。后一種人是有一定數量的,老胡本人就認識不少。

  其實,中國就是這樣復雜化了的社會結構,老外(“洋鬼子”)和“假老外”(“二鬼子”)在大城市里越來越多,這種復雜性是中國投身全球化帶來的變遷。但說實話,它給中國帶來的更多并非危險,而是活力,是我們可以通過全球化加快發展并更多獲利的空間。很多地方希望把自己打造成“國際化都市”,而國際化的表象之一就是老外和“假老外”大量增多。

  鐘睒睒的兒子鐘墅子取得了美國籍,是上述復雜性的滄海一粟。從普通人的感情角度看這個家庭,很容易有不舒服感,前邊說了,依老胡的個人感受和經驗,我也不贊成。但是我們要有一個底線判斷:鐘墅子加入美國籍,那是改革開放后得到法律允許的個人自由。我們可以不喜歡他的這一變化,但如果我們為此一起抨擊鐘家,采取行動在互聯網上掀起抵制、懲罰這家民營企業的輿論運動,就是非理性的,而且一定會造成對中國法律體系的負面沖擊。

  有人這樣申辯:鐘墅子是農夫山泉巨大財富的繼承人,所以再接著買農夫山泉,就等于把中國的財富未來朝著美國倒騰,所以別人可以入美國籍,但鐘墅子入美國籍,就是對中國財富的潛在盜竊。

  必須說,這是一個極端假設,它在現實中不太可能成真。農夫山泉扎根在中國大地上,莫說未來農夫山泉未必就由鐘墅子控制,即使鐘墅子有一天繼承了鐘睒睒的位置,整個農夫山泉的事業仍然在中國,它要繼續雇用大量中國員工,繼續向中國政府納稅,其利潤的絕大部分也須用于在中國的繼續投資。將農夫山泉的資產向美國搬遷,首先一定會受到中國法律的嚴格制約,其次會受到市場的限制,鐘墅子的國籍在這當中所能產生的影響將非常有限?,F在的大型跨國公司里,高管是外國籍的已經非常多了。

  所以我覺得,大家不必把某種擔心和想象性往極致推演。從根本上說,未來的資金流向取決于中國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取決于我們對全世界資本的吸引力究竟有多大。我們與其擔心幾個富人的國籍,不如潛下心來,調動我們的全部熱情和智慧,推動國家一步一個臺階的繁榮發展。只要中國經濟未來持續強勁,別說農夫山泉的財富跑不了,還會有更多外資涌進來,一起推動中國經濟不斷水漲船高。

  而中國經濟持續發展靠的是什么?它需要諸多條件,其中最重要的之一就是堅決依法治國,以及輿論對各種合法行為的包容。我們不能搞政治掛帥,也不能讓激進輿論主導價值判斷。一旦缺失了黨領導憲法秩序下的寬松和自由,我們縱有市場經濟的再好目標,它也可能永遠處在地平線上,甚至離我們越來越遠。

  最后我想說,一些國人向外移民,它對國家的長遠利弊需要時間的檢驗,很多后來的效果與初始動因會是不一樣的。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回來投資的大部分“外資”都是華僑華人資本,今天的華人華僑已經遍布世界各地,我相信,只要中國在世界上的分量越來越重,這種情況的積極因素一定也會是越來越大,不斷釋放的。

「 支持紅色網站!」

紅歌會網 SZHGH.COM

感謝您的支持與鼓勵!
您的打賞將用于紅歌會網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傳播正能量,促進公平正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