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資訊中心 > 時事財經

賴清德上臺前,馬英九再度訪問大陸,意義何在?

2024-04-02 09:00:15  來源: 鳳凰網   作者:陳國祥
點擊:    評論: (查看) 字體: / /

  編者按:4月1日,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再訪問中國大陸,并公布了詳細的參訪日程。那么,此次訪問體現馬英九的哪些個人淵源?此訪行程安排又有哪些巧妙之處?資深媒體人、鳳凰網特約作者陳國祥撰文解讀。陳國祥曾擔任臺灣地區中央社董事長、中國時報總編輯。全文略有修訂。

  原標題:民族情懷驅動馬英九致力于聯結兩岸

馬英九2023年3月28日拜謁南京中山陵,手書“和平奮斗 振興中華”。圖片來自網絡

  馬英九2023年3月28日拜謁南京中山陵,手書“和平奮斗 振興中華”。圖片來自網絡

  馬英九再度訪問大陸,首站登陸廣東,祭拜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次站遠赴西安,進行清明公祭軒轅典禮;然后進入北京,預計與大陸領導人會面。

  馬英九一年前實現了踏上大陸的夙愿,當時是以祭拜祖先與參訪民國重要歷史現場與遺跡為主題,這次訪問內容上了一個檔次,從家祭提升為中華民族先祖的公祭,從會見國臺辦主任升為更高的大陸領導人,但內涵與精神是一致的,就是連結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血脈、文化、歷史與政治的聯結。

2023年4月1日,馬英九在湖南省湘潭縣茶恩寺鎮雙陽村馬家祖墓進行祭祖。圖片來自網絡

  2023年4月1日,馬英九在湖南省湘潭縣茶恩寺鎮雙陽村馬家祖墓進行祭祖。圖片來自網絡

  馬英九雖非大陸出身,但自小從父母教化與學校教育中深受中華文化熏陶,培育了深刻的中華民族情懷;他是堅定的中華民族主義者,也是深入骨髓的中華文化認同者。去年的“尋根之旅”,馬英九對家族的眷戀、對民族情懷、對兩岸的融合深情流露。

  他深受中華文化熏陶,有著深厚民族情懷,自我清晰定位為中國人,首度達成夢寐以求的訪陸心愿,不僅是一次認祖歸宗之旅,在各項參訪活動中,他流露著傳承民族之魂、振興中華之夢及希冀兩岸和平的濃郁家國情懷,令海峽兩岸多數同胞由衷敬佩。

年輕時的馬鶴凌(后排右二),該照片陳列于岳云中學內紫云書院。圖片來自網絡

  年輕時的馬鶴凌(后排右二),該照片陳列于岳云中學內紫云書院。圖片來自網絡

  祖籍湖南省湘潭縣的馬英九,父親為國民黨干部,1949年遷移臺灣,隨后奉命到香港準備出任務,他于1950年出生于香港,1952年再隨家人移居臺灣。馬英九曾戲稱自己是“大陸醞釀、臺灣制造、香港交貨”。雖然長于臺灣,但深厚的民族情懷始終驅動著他奉獻于振興中華。

  馬英九的民族情懷源自父親馬鶴凌的有形教導與無形身教。馬鶴凌對子女家教嚴謹,尤重中華文化的傳承,勉勵子女“為善讀書不忘家訓,立身行道毋忝所生”。在馬英九小時候,父親就要求他背誦唐詩,抄寫古典文學名著,苦練毛筆字。 2005年馬鶴凌去世,按照其意愿,骨灰盒上刻著他生前所作對聯:“化獨漸統,全面振興中華”,“攜強扶弱,一起邁向大同”。由此可見他濃厚的民族情懷與高遠的志向,馬英九得其真傳,成為儒家“內圣外王”的實踐者。

2023年4月23日,馬英九在《聲生不息·寶島季》節目中與兩岸青年合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圖片來自網絡

  2023年4月23日,馬英九在《聲生不息·寶島季》節目中與兩岸青年合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圖片來自網絡

  父親有強烈的民族情懷與深入骨髓的文化認同,母親亦然,是馬英九中華情結的根脈。2014年馬英九為母親所作的“慈母良師—甲子永世難報養育恩”悼文中寫道:“媽媽是一個國家民族觀念很強的人。小時候,她講給我們聽的床邊故事,不是俠盜羅賓漢或白雪公主,而是鑒湖女俠秋瑾與革命黨員徐錫麟從容就義的故事,她尤其喜歡講述高志航烈士在浙江覓橋機場擊落日機的英勇事跡。這是最鮮活的民族精神教育,我畢生難忘。”民族情與愛國心流露無遺。

圖為馬英九與其母親秦厚修。圖片來自網絡

  圖為馬英九與其母親秦厚修。圖片來自網絡

  中華文化與民族情懷深深浸潤在其靈魂深處,成為指導他為人行事的沛然趨力。大學時代,他是保衛釣魚島運動的健將;在政府服務期間,他為兩岸關系的解凍與開展做了大量的鋪墊工作。成為領導人之后,他更從方方面面開啟兩岸關系松綁、推進全方位交流、啟動官方之間的公開往來與協商,其中簽訂的23項協議為兩岸交往與互惠打通了任督二脈。

  馬英九執政八年,創下兩岸至今最良好、最熱絡的關系,讓兩岸之間的經貿、人際、社會、文化、政治連結臻于高峰,雖然八年來橫遭民進黨政府破壞,但其深遠的影響已如植根于沃土的生物,不斷成長茁壯,即使一時遭受風雨侵襲,長遠上必將蔚然成蔭,照護兩岸的中華民族子民。

圖為馬英九與“大九學堂”青年營隊一起進行活動。圖片來自網絡

  圖為馬英九與“大九學堂”青年營隊一起進行活動。圖片來自網絡

  由于長期的分隔與民進黨政府的“去中國化”政策,臺灣的中華情日益淡薄,馬英九深以為憂,所以他卸任后組建了“馬英九基金會”,其中一個工作重點便是促使臺灣青年一代傳承中華民族精神,并且強化與大陸青年之間的連結。他創辦的“大九學堂”青年營隊,主要是由培養愛國心與民族情為培育重點。他帶領青年學子到金門參加“金門炮戰”紀念活動,參訪淡水滬尾炮臺等中法戰爭遺址及有關“霧社事件”“牡丹社事件”的抗日遺址。他十分重視近代史上中華民族命運與臺灣際遇的關聯性。去年馬英九參觀孫中山紀念館時,建議中日甲午戰爭戰敗展覽板上加上臺灣愛國志士丘逢甲的“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詩句,以表達臺灣同胞的痛苦和遺憾之情。

  他帶領臺灣青年學子重走艱苦卓絕的抗戰路,參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岳忠烈祠、抗日戰爭中國戰區陸軍第四方面軍長衡岳地區受降儀式舊址、張自忠烈士陵園、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等,重溫團結一致抵抗外敵御侮的抗戰史,追思抗戰志士和遇難同胞,傳承中華民族團結御侮、自立自強的艱苦卓絕精神。這是本于民族情懷的臺灣青年尋根之旅。

2023年3月29日,馬英九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圖片來自網絡

  2023年3月29日,馬英九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圖片來自網絡

  臺灣的發展歷程原即深深嵌入中華民族的命脈中,年輕一代不能忘懷,否則將成無根的漂流物。馬英九以傳承民族為己任,“己欲立而立人”,希望啟迪臺灣青年對歷史的認知,喚起新一代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在臺灣與中國大陸的全方位連結中建構政治思維,投入振興民族的洪流中。

  臺灣無法自外于中國大陸獨立發展,這不僅是因為歷史上及地緣上不可切割的密切關系,也是當今世界大局發展趨勢所注定的。馬英九深明于此,去年在南京中憑吊孫中山先生棺槨,題寫“和平奮斗,振興中華”,進而表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深盼兩岸共同努力,追求和平,避免戰爭,致力振興中華,這是兩岸中國人不可回避的責任,我們一定要努力實現。希望臺灣青年深入了解中山先生生平和兩岸關系,認清兩岸一定要和平奮斗才能振興中華。”這番話融合了宏觀視野與民族情懷,發人深省。

2023年7月18日,馬英九陪同大陸學生參訪團在臺北與文化大學師生進行交流。圖片來自網絡

  2023年7月18日,馬英九陪同大陸學生參訪團在臺北與文化大學師生進行交流。圖片來自網絡

  馬英九執政期間,堅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反對“臺獨”,在共同政治基礎上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在兩岸共同努力下,海協會和臺灣?;鶗謴椭贫然瘏f商機制,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常態化聯系溝通機制有效運行,兩岸各領域不斷深化交流合作,兩岸貿易與產業合作及社會文化交流持續深化,對于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這不僅是兩岸互動與互惠之所需,也是振興中華的具體實踐。他致力于改善兩岸關系,確保兩岸和平,正是為了振興民族大計而來。2015年11月7日,與習近平會面時表示,兩岸領導人的握手“握著兩岸的過去與未來,也握著中華民族振興的希望,深具歷史意義”。

圖為馬英九(左一)與“大九學堂”學生一起進行活動。圖片來自網絡

  圖為馬英九(左一)與“大九學堂”學生一起進行活動。圖片來自網絡

  這次再度展開訪陸行程,兼顧了中華民族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祭拜軒轅與黃花崗烈士是緬懷歷史,帶領青年與中山大學、北京大學交流是著眼于未來,而與大陸領導人會面則是表達臺灣主流民意反對“臺獨”與期盼兩岸和平。

  馬英九這回再訪大陸,必將重申“九二共識”,其中“各自表述”的內涵有別于陸方,但舍此不論,在當前臺灣的民意趨向下,將平添廣泛認同的阻力。他再次以自己用實際行動證明,兩岸共同把持“九二共識”,求同存異,彼此尊重,盡速恢復交流與對話,最符合臺灣民眾的利益。賴清德新政府當然不會完全接受,但兩岸目前的緊張關系,唯有各退一步,才能海闊天空,這是馬英九這次訪陸能否為兩岸開啟和平之窗關鍵所在。

「 支持紅色網站!」

紅歌會網 SZHGH.COM

感謝您的支持與鼓勵!
您的打賞將用于紅歌會網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傳播正能量,促進公平正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