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生活壓力的增大以及新冠疫情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感到孤獨和與社會脫節。這一現象在西方許多國家普遍存在,在美國尤為顯著,形成一種被廣泛關注的“孤獨危機”。
美國公共衛生局局長2023年發布名為《我們的孤獨與寂寞流行病》的長篇研究報告,宣稱孤獨在美國已成為一個公共衛生問題,像流行病一樣嚴峻。另據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約36%的美國人報告說他們經常或幾乎總是感到孤獨,這一比例在18歲至25歲的年輕人中高達61%;這個年齡組中有63%的人表現出明顯的焦慮或抑郁癥狀。
美國調查機構益普索集團曾對2萬名美國人進行了迄今最全面的有關“孤獨危機”的調查,發現18歲至25歲的年輕人是美國人口中最孤獨的群體,而通常被認為最容易感到孤獨的65歲及以上的人,卻是所有世代中孤獨感最低的。
2023年7月1日,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人們手持標語在哈佛大學校園舉行游行,抗議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做出的招生政策判決。 新華社發 (朱子于 攝)
文 | 付隨鑫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環球雜志”(ID:GlobeMagazine),原文首發于2024年3月25日,原標題為《這種病,正在美國流行……》。
1
人群中流行一種病
社交媒體通常被視為增加年輕人孤獨感的罪魁禍首。雖然社交媒體讓人們更容易保持聯系,但過度依賴社交媒體卻會減少他們在現實世界中的社交互動,導致孤獨感和焦慮感增加。人類大腦天生偏愛新信息而不是舊信息,社交媒體上無窮無盡的新穎內容刺激著多巴胺的分泌,促使人們沉浸在手機世界中并樂此不疲,減少了在現實世界的交往需求。
美國公共衛生局的報告顯示,過去20年里美國年輕人與朋友的直接社交互動減少了70%。許多年輕人使用社交媒體來代替面對面的交流,這通常意味著低質量的聯系。此外,由于社交媒體往往展示他人的“完美”生活片段,因此容易使人對別人的生活感到羨慕,或感覺自己不夠好,從而增加焦慮感和孤獨感。
美國年輕人之間日益激烈的學習和工作競爭是造成“孤獨危機”的另一個原因。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和壓力導致人們之間的實際互動減少,這不利于建立深層次的人際關系。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對美國大學新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每周至少花16小時與朋友閑逛的一年級學生人數在10年內下降了近一半,僅為18%;這些新生以與高中時相同的緊張日程安排他們的本科生活,幾乎填滿了他們醒著的每一分鐘。許多美國大學生擔心,如果不經常忙于學習或參加活動,那么他們的日程安排就一定有問題。這些壓力損害了年輕人的人際關系質量。
而那些剛步入職場的年輕人,在適應新環境、建立職業關系方面也常常遇到困難。隨著零工經濟在美國越來越常見,美國當代年輕人明顯比父母一代更難找到穩定的工作,換工作和搬家變得更頻繁。這加劇了工作和家庭的不穩定性。無法在穩定的環境中建立人際關系會導致更強烈的孤獨感。
通貨膨脹導致的生活成本上升和住房危機也對美國年輕人造成嚴重打擊。當代美國年輕人在為未來儲蓄、償還學生債務以及買房方面,比其父母都困難得多。當未來和前途都變得迷茫和不可預測,他們更加感受到孤獨和無力感。
新冠疫情暴發后,43%的美國年輕人表示其孤獨感有所增加;這其中,約一半的年輕人表示,過去幾周里幾乎沒有任何人“花超過幾分鐘的時間”來詢問他們過得如何。疫情期間的公共政策導致年輕人面對面的社交機會明顯減少,加上疫情期間這部分人群更容易失業,他們也失去了與同事進行工作互動的機會。此外,疫情以來流行的遠程工作模式也造成年輕人缺乏面對面互動。
2
后果很嚴重
孤獨會對個人的心理健康、身體健康、社會聯系和工作成就等產生嚴重后果。
研究表明,孤獨感與多種心理健康問題有關,包括抑郁癥、焦慮癥、自我傷害的念頭等。孤獨的年輕人可能更難以處理壓力,更容易感到絕望。有些人還可能轉向酒精、藥物乃至毒品來緩解孤獨的感受,從而增加藥物濫用和成癮的風險。一項研究數據顯示,自2000年以來,美國已有超過100萬人死于用藥過量。美國國土安全部在2024年國土安全威脅評估報告中指出,在恐怖主義威脅之外,毒品甚至更加致命,每年在美國造成的死亡和傷害要多得多。
2023 年 6 月 29 日,人們走出位于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的哈佛大學校園。 新華社/法新
孤獨還會影響身體健康。長期的孤獨感與心臟病、高血壓、免疫功能下降、睡眠障礙乃至過早死亡有關。美國公共衛生局的報告認為,長期孤獨對壽命的影響與每天吸15支煙一樣危險,會使過早死亡的風險增加26%。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FDA)的報告顯示,對于成年人來說,孤獨會使癡呆、心臟病、中風發生的風險分別增加50%、29%和32%。
長期孤獨還影響到年輕人發展人際關系和維持工作效率的能力。缺乏社交互動能造成社會技能的退化,使得建立和維持友誼變得更加困難。長期的孤獨感導致的社會隔離,使個人與社會幾乎完全脫節。這種隔離會引發更多的心理和身體健康問題,導致惡性循環。
孤獨感還會影響學習和工作表現。孤獨的學生可能會發現自己難以集中注意力和保持動力,職場上的年輕人可能經歷工作滿意度低、生產率下降,以及更頻繁的缺勤。有調查顯示,美國職場中感到孤獨的員工對工作不滿意的可能性比其他員工高出3倍多,而且他們中的大多數不能高效地工作,其因壓力而缺勤的可能性比其他員工高出5倍,每年因此給美國造成的損失達1540億美元。
3
美國各界在行動
美國許多專家和組織呼吁,各界要共同努力采取措施應對日益嚴重的“孤獨危機”。
比如,政府和社會組織可以向感到孤獨的年輕人提供信息和幫助,包括推廣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對孤獨問題的認知,幫助他們識別和管理助長孤獨感的想法與行為。同時,推廣心理健康援助服務,鼓勵積極的社交互動,以及創建一個更加包容的社會環境。
對于在校年輕人,學校是應對孤獨的重要干預點。學校可以幫助學生減少對孤獨的恥辱感和恐懼感,并對教師進行應對孤獨的培訓,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及時與這些老師建立聯系。
此外,他們建議醫生在年度體檢中詢問患者的孤獨感狀況,幫助在孤獨癥中苦苦掙扎的患者建立社會聯系;企業為員工提供幫助建立社會聯系的資源。
美國一些地方領導人也在關注“孤獨危機”。例如,加利福尼亞州硅谷地區的圣馬特奧縣成為全美首個宣布孤獨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地區。
許多美國年輕人也在自發地采取行動來克服他們的孤獨感。比如,在曼哈頓,艾莉·麥考伊和伊莎貝拉·哈里森將感到孤獨和尋求友誼的年輕女性聚集在一起,成立了一個主打社交的讀書俱樂部。她們在那里分享對所讀書籍的想法,并一起制作手工藝品。她們還利用Instagram和TikTok等社交媒體,在該地區尋找更多的人參加活動,最終,有數百名年輕女性參加了她們的活動。
大量美國年輕人,尤其是遠程工作者,正試圖通過培養新的愛好來結識新朋友,以對抗孤獨感。不少人花錢購買健身房、社交俱樂部和藝術課程的會員資格,以此擴大人脈網絡,結交新朋友。針對該現象,美國媒體“商業內幕”采訪了23名年輕人,其中的20人都表示,他們現在為結交朋友在線下社交活動上花的錢比疫情前更多,在個人旅行或電視訂閱等個人開支上的支出則有所減少。
一家旨在讓志同道合者相互見面、放松、玩樂和成長的收費俱樂部蘇荷館(SoHo House),在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年度收益報告中表示,千禧世代和Z世代的年輕人構成了該俱樂部增長最快的群體。有人說,金錢不一定能幫美國年輕人買到幸福,但他們確實希望金錢能給他們帶來新朋友和減少孤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