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軍長征途中,有一場著名的生死之戰:飛奪瀘定橋。
凡是到過瀘定橋的人,大都會發自內心地感嘆紅軍指戰員創造的英勇無比的奇跡。那只有13根鐵索鏈的瀘定橋,即使今天在風平浪靜、風和日麗的狀態下走過,也會讓人心驚膽戰。如果抽掉腳下的木板,再加上對岸橋頭的敵人用機槍掃射,還有人能過得去嗎?但紅軍真的就這樣過去了,而且那22位奪橋勇士都完好無損,真的是人間奇跡,真的讓人拍案叫絕。
但問題也來了,那么多嚴陣以待的守敵,還有敵人設在橋樓和對岸陣地的機槍步槍,對奪橋的紅軍英雄們竟然沒有任何殺傷力,這是真的嗎?由此,也帶來一個時期一些人對飛奪瀘定橋說三道四,有的甚至直接否定飛奪瀘定橋的歷史,認為是那是瞎編的故事。但認真研究一下當時的歷史資料就會發現①,紅軍能夠飛奪瀘定橋,真的不是建立在敵人子彈打不死人的猜想上,而是通過萬無一失的謀劃部署,已經建立起必勝的基礎。
其一,把奪橋這一根本企圖盡力掩蓋起來,在瀘定橋以南的沙壩村征集門板,造成紅軍或許在這里的河灘上扎筏過河的假象,吸引敵人必須在這里加大防守力量,而實際上這卻是我軍示假誘敵的佯攻方向。
其二,我方依托居高臨下的地形優勢,組織指揮100余挺輕重機槍掩護奪橋鋪橋行動,還有趙章成的迫擊炮參與。在突然發起的奪橋攻擊作戰中,雙方自動火器配備比例,至少是100:4或100:6,我方形成了極為有效的火力壓制。據國民黨軍的有關回憶說,在紅軍強大的火力壓制下,橋樓成為彈巢,守兵抬不起頭,或傷亡或逃跑。
其三,在安順場搶渡大渡河后,發現既不能架橋過河,也不能靠幾只小船過河,毛主席便果斷指揮紅軍分左右兩路夾江而上,襲取上游的瀘定橋以保證過河。所以紅軍從此岸展開奪橋攻擊時,對岸也趕到了部分紅軍部隊配合。國民黨川軍守橋團長遭到紅軍攻擊后,向上級旅部請示怎么辦,旅長對他說我們這里也很緊張,而且在電話里聽到了槍炮聲,隨后電話中斷,等于知道了大本營被紅軍抄后路,也在遭受攻擊,因此守橋團長和守橋部隊迅速崩潰,在橋頭放了一把火就趕緊跑掉了。
還有其他一些制勝因素,這里就不一一分析了。
在這樣的攻擊狀態下,瀘定橋在30分鐘內成了紅軍控制的橋。長征路上的又一道生死關被攻克。
有了這樣戰略戰術上的細節還原,對飛奪瀘定橋的奇跡還有什么可懷疑的嗎?那絕不僅是22個紅軍突擊隊員勇敢無畏的故事,我們從中看到了極其巧妙的軍事力量運用,感到了極其高超的戰爭智慧博弈,學到了決定生死存亡的謀略指揮藝術。
注釋:
?、匐p石著《1935年大渡河之役詳考——非常突破》,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54頁-165頁。
?。ㄗ髡呦道霾哐芯吭焊痹洪L兼秘書長、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作者授權首發)